100毛林日曦:年輕人網上世界呼吸 你叻唔過佢哋

City

發布時間: 2016/01/28 15:34

分享:

分享:

毛記電視創辦人林日曦指新一代更熟悉網上世界,故做marketing時要相信他們,「因他們於市場呼吸」。(馮漢柱攝)

毛記電視早前舉行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,門票一掃而空,不少人寧到戶外、K房看直播,整晚在fb上「洗板」,更被喻為「marketing 奇迹」。

其創辦人林日曦接受《經濟日報》專訪時指,網上營銷最重要是content(內容)大於format(形式),並連結觀眾的情感,同時相信年輕同事,

因為他們於網上世界裏面呼吸,你叻唔過佢哋。

記者:網友即使知道是置入式廣告,仍願意主動去觀看,你認為有何成功因素?

林日曦:第一,做網上與做傳統媒體不同,傳統媒體是push(硬塞)你,電視去廣告,你去廁所,無論如何也得回來。現在是自己揀來看,要條片符合他的口味,還要連結觀眾的情感。

第二,做新媒體需將決定權推向前綫同事,相信他們,別以自己的權力與經驗作準,因為他們浸淫於market最前綫,直情於market裏面呼吸,你叻唔過佢哋。

毛記、100毛的fb,我會與毛毛(員工專稱)分享我的意見,不過他們覺得那樣較好的話,就信他們,出來的效果真的更好。

記者:作為毛記的帶領者,你覺得你能否連結到觀眾情感?

林日曦:我連結到需要連結的人,人以類聚,即與我有同樣想法的人,就會連到,這個就是網絡媒體的特性。我想我看完廣告片段之後,我會share、會like、會感動、代表價值觀相近、支持這個media的人,會有同樣感受。

記者:傳統媒體現轉向網上發展,你認為是否一定要「搞笑」?

林日曦:我唔覺得,毛記《星期三港案》不搞笑,有時《六點半左右新聞報道》亦不搞笑,你看完會喊、會感動。無所謂,正經都得可以,尤其物極必反,最怕一窩蜂覺得要用毛記的形式,其實一點都不適合,《經濟日報》毋須如毛記一樣,係唔work,與format(形式)無關。

去年推出《六點半左右新聞報道》後,有人便用類似形式做廣告,但你不是跟一個形式去做marketing,如果用該形式講「大減價25元減到24元,係咪好抵,bye bye!」,無人會share,無人會覺得是一個好的content(內容),所以content大於format。

記者:如何做到符合受眾口味、與他們有情感連結?有否具體例子?

林日曦:例如Shell盧海鵬條片,我明白Shell想sell個年輕的形象,覺得鵬哥不年輕、是個前輩,但我又覺得適合,Shell目標是駕駛的young adult,young極都廿幾到40歲,他們對鵬哥有感情,是一種集體回憶,所以無問題。

一般傳統廣告會找個好後生、好型、好靚仔的model幫你入油,但網上要捨棄一啲嘢,有型雖然符合你的企業形像,但未必大家會鍾意。

廣告是以content為本,我覺得就算陳偉霆來到,唔係佢唔好,但唔啱個content,個content上適合鵬哥,turn out 無人覺得Shell好老,鵬哥形象依然好後生、好玩得,這些就是網上面好重要的東西:好玩得,好願意試新嘢。

我幫你sell埋油站,便利店抹玻璃服務,好hard sell但係就work囉,但不是你要hard sell就去hard sell,你一定要經過我們做這個平台的人判斷, hard sell都分好多類。

記者:你公司的文化是甚麼?如何管理新世代員工?

林日曦:無乜文化,東西較雜亂,不太有錢,個個同事都要倒垃圾,我自己都會倒。

全公司有50人,同事只有80、90後。我不懂管理,我做得好差。

這間公司管理混亂,我覺得無問題,因為做創作就是亂七八糟,有同事認為要開個會brief其他同事,但我覺得無所謂,所謂亂就是大家想件事好。

記者:為何你這麼願意下放權力給前綫同事?會否花時間與他們溝通?

林日曦:我是下放權力給叻、勤力、肯思考的前綫同事,不理他是否新人,總之他得、啱、較熟悉就讓他做。我跟要溝通的同事就溝通,不用的就不會特別friend,恰當、正常。

記者:如何在公司發掘人才?

林日曦:行過講一兩句,一個人叻自然會知,見到好的成品,會問這些誰創作的?太多了,日日都有,不是驚天動地,而是做對一些事,平常出個post(發貼),網友反應好。

記者:你平時在公司做甚麼?

林日曦:度蹺,之前幾個月一直忙分獎典禮,中間都有拍廣告,現在咩都要理,出版白卷、年宵、書展、看看未來會否搞台慶、新節目。

除毛記電視的「偽員」外,人頭公仔「小莉」亦深受網民歡迎。(馮漢柱攝)

記者:今年計劃聘請多少人?每次多少人申請?

林日曦:無這些計劃,每一次都請人都是「咦,嗰度忙喎」,我們就計下,負擔得到,就請人,多數會一個、兩個請。現在我不清楚(申請人數),但我曾經看過每個職位平均有數百人爭。

記者:毛記「偽員」(員工專稱)專家Dickson寫了一封情書應徵,為何會以如此突破的方式請人?

林日曦:我沒看那封情書,我現在好少請人,也不懂請人,

但你(應徵者)封信其實就是表達別人為何要聘請你,你做創作,會否因為你的證書、或你奉上自拍照一張而請你?

記者:面試時會留意應徵者哪方面的表現?有沒有很令你印象深刻的應徵者?

林日曦:正正常常,好人一個咁。沒有,面試是很初步的了解,你說得天花龍鳳,入來做才見真章,可能公司文化磨滅了他的熱情,或與期望有落差,或覺得辛苦,打一場真仗才知是否適合。

原文刊於經濟日報(收費閱讀),標題經編輯修改,原題為「毛記爆紅 林日曦:內容大於形式」。